极光金融 2018.6.22……极光金融CEO赵铎:那些动辄投返10%-30%、出手阔绰的平台,恐怕只能是场庞氏骗局,资金链断裂只是时间问题。……我对极光金融平台的风控有信心,对资产有信心,所以敢出来跟大家说,跟大家讲。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风控是平台在做的事情,我们如何了解真实性?教大家一个办法——看信批。项目信批是否详细,借款人披露是否具体,担保方情况能否了解,是否有实地图片,等等

极光金融CEO赵铎:频频爆雷,给出借人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8-06-22

极光金融CEO给广大出借用户的一封信

极光金融CEO赵铎

广大出借人朋友:

最近,一些老字号平台的暴雷牵动着每位出借用户的神经,作为网贷行业的从业者,我为踩雷的出借人感到痛心和惋惜。这些年,我们见证了诸多平台的兴盛与覆灭,真的是眼看它起高楼,又眼看它楼塌了。细细忖思,觉得该给各位出借人提几条建议(仅代表个人见解):

一、出手阔绰,高返台子不要薅

已经有无数自媒体人磨破嘴皮给大家的建议,在这里我以一个网贷平台经营者的身份跟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网贷平台,远不如大家所想的那么风光,其定位是信息中介,赚的是撮合的服务费。以极光金融为例,服务费在项目金额的年化8%左右,再刨去日常开支、人员工资、银行存管费用只剩下年化5%左右,然后还要给运营批经费、做活动,每次都精打细算,控制在1%以下(可以参考极光金融6月份活动),还有合规成本。

踏入行业7年了,这是行业的基本情况。企业的每一项开支都要精打细算,极光金融除了总经理和董事长有独立的办公室,我们的高管团队都是跟普通员工在一起工作的,大家可以感受下。

所以那些动辄投返10%-30%、出手阔绰的平台,恐怕只能是场庞氏骗局,资金链断裂只是时间问题。出借,本金稳定永远是第一位的,高返可能不是利益而是诱饵,希望各位出借人不要再薅羊毛了,免得蒙受损失。

二、背景不重要,风控才重要

这几年,无论是民营、上市还是国资,无论是拥有各类协会资质还是知名专家背书,都有相关平台暴雷,防不胜防。充分说明了平台背景只是参考,甚至有时是用来迷惑视线的工具,并不重要,盲目迷信背景是要吃大亏的,出借选择还是要回归商业模式本身。

那么什么才重要?毫无疑问是平台风控

风控,顾名思义,风险控制。其实所有的金融机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经营风险,P2P也不例外。如何为平台构建足够强有力的防火墙,为广大出借人落实资金稳定的根本保护,是我们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孜孜以求的。平台项目风控模型也经历了从“实物抵质押”“第三方担保+实物抵质押反担保”再到“国资担保公司担保+实物抵质押反担保”的演变过程,防火墙不断高筑。

我国的征信体系并不完善,现阶段单凭大数据筛查无法完全判定借款人是否优质,所以我们到现在都不敢贸然开辟借款人线上申请端口,而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铺业务渠道,坚持每个项目线上大数据筛查过一遍,线下实地走访、甄别、实物抵质押过一遍,把风控工作做实、做严密,为出借人和平台带来切切实实的保护。

目前这样效率很低,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影响资产上量。平台的老出借人一定记得去年八九月份和今年三四月份平台标的稀少,需要抢购,其实在平台近三年的运营中,有诸多这样的时刻,平台股东和管理层的一致意见是宁缺毋滥。面对资产荒,我们想的是加大人力投入,开辟新的业务渠道,而不是降低标准。好在经过持续的渠道开拓和人力投入,平台资产量近期有了明显好转,我们也能松口气了。

慢就慢点吧,至少稳。

可能有些朋友会说给我们提建议扯到你们风控上,这不是自卖自夸吗?

对,又不对。

对的是我对平台的风控有信心,对资产有信心,所以敢出来跟大家说,跟大家讲。之所以又说不对,是因为我的用意是希望大家能通过我们的风控,管中窥豹,了解到风控工作的内容和优劣。

有些朋友可能又会问:风控是平台在做的事情,我们如何了解真实性?

教大家一个办法——看信批。项目信批是否详细,借款人披露是否具体,担保方情况能否了解,是否有实地图片,等等。管中窥豹,就能了解到大体情况。那些批露不具体,甚至不知道借款去向的平台,背景再好,建议大家还是谨慎出借吧。

三、合规是前提,盈利是保护

P2P行业的发展,立法是滞后的,但现在合规发展的主基调基本已经确定。所以违反“13条禁令”(大家可以百度查看具体内容)现在还未完成整改的平台建议大家适当减仓,毕竟合规是行业准入门槛,大概率事件是无法顺利通过备案的。所以说合规是前提。

最近很多出借人朋友一直比较关心极光金融的备案合规进程,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下平台合规和备案的基本情况:

我们平台的企业主体是2015年成立的,恰逢四部委联合下发《网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这点我和合伙人们一直很庆幸,我们可以在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开展经营活动,不必担心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触碰红线。相比我们的前辈,我们不必背负“历史包袱”,可以轻装前行。两年多的经营过程中,每次出来新的监管政策,我们就相应的对照自身,进行整改,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截止目前,我们平台未有违反“13条禁令”的不良包袱。

关于备案进程

我们在2017年10月17日,接受了深圳市南山区金融办第一次备案审查,随后于2017年11月7日拿到南山区金融办下发的《监管函》,相当于拿到了可以参与备案的“船票”。随后金融办领导两次莅临我们深圳总部沟通备案准备进度;2018年4月份,我们接受了金融办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的审计并上线了安存无忧存证系统;之后我们根据金融办的要求每月定期报送相关数据,接受金融办日常监管。近期传出备案全国性延期的消息,目前看来应该已经坐实。不过极光金融与金融办一直保持着沟通联系,积极配合监管,有什么最新动态会及时通知大家。

关于大家比较关心的ICP证(电信业务增值许可证),这个政策上明确是需要备案完成才能申请的,很早之前已取得的则继续持有(等保三级也是这样),详见下图流程:

谈完了合规,我们再来谈谈盈利。

这个很好理解,一切商业形态都是要盈利才能稳固,暴雷的平台有一个通病就是寅吃卯粮,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平台自身的造血,或者干脆就是自融。当然平台成立的初期或者冲量期适当高比例的投入换取用户的原始积累是可行的,但是长期保持超高返、高投入、高运营成本,那就很值得怀疑了,可以参考我给大家提的第一条建议。

再来说回我们平台,从去年开始公司实现盈利,虽然跟业内头部平台存在很大差异,但完全能够支撑起平台中短期的战略投入,当然需要精打细算,好钢用在刀刃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平台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能有更加不错的盈利。

四、其他

借由给大家的建议,我梳理了平台近三年来的发展,感慨良多。创立极光的初衷是看好国家“金融普惠”的政策,想打造一家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小微企业和个人出借市场的发展,也看好这个市场的潜力。

公司从创立时的五个人发展到现在的近百人,交易额从零到现在的近五亿。对极光,我就像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这种感受,创过业的朋友应该都能理解。

经营公司的每一步都不易,期间诱惑很多。

担心风险,我们拒绝过很多高利率的项目;

担心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降低风控标准,我们拒绝过上市公司的资本投入;

担心政策风险,我们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上线银行资金存管、开存证、引入国资担保、增加合规成本

……

这么几年走来,只能说问心无愧吧。

在这里要感谢支持极光的每位出借人一直以来的扶持和相信,也向跟我一起奋斗的伙伴们、员工们说一句:大家辛苦了,加油!面包会有的,未来会有的。

如果说有什么能够共勉的,唯有一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